上海將部署50萬個傳感器,形成城市管理數據自動化采集能力
運用先進技術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,上海又一次走在了前列。
上海市經信委總工程師張英表示,上海市正在大力推進集“物聯、數聯、智聯”三位一體的新型城域物聯專網建設,以智能化引領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能力的提升,使上海更有溫度、更富魅力,目標是到2020年在上?;窘ǔ尚滦统怯蛭锫搶>W。
本次上海新型城域物聯專網建設靜安區啟動大會,標志著上海數據交易中心作為牽頭單位承擔的國家發展改革委2018數字經濟重大工程——大數據與城市管理(靜安)項目正式啟動。
上海數據交易中心相關人士透露,該項目面向上海城市管理中“民生熱點、政府痛點、管理難點”問題,將以數據匯聚和共享為途徑,構建起1張整合的城市管理“數據湖”網絡,面向交通、健康醫療、健康食安、環保、城市公共設施5大領域形成服務民生熱點的大數據創新應用。同時基于城市多維數據的匯聚,對現有網格中心進行升級,構建起1個具有城市數據綜合運營、大數據分析挖掘和預測預警能力的城市智能運營管理中心,最終形成“1+5+1”的大數據與城市管理建設模式,并將推廣至全國。
上海數據交易中心相關人士介紹項目情況
其稱,15個場景的感知設備包括有小區進出影像的感知設備、高樓消防栓的感知設備、可以預警報警和分級響應的電梯運營感知設備、食品加工場所的溫濕度感知設備、確保二次供水安全的居民樓水濁度感知設備、污水井蓋感知設備、社區老人智能一體化體檢設備、城市道路揚塵環境監測設備等。后續逐步在覆蓋范圍上形成由區及市、由市到國的延展,在建設內容上形成由5個領域15個場景向N個領域百個場景的覆蓋,在建設規模上形成向億級感知設備的拓展。
上海數據交易中心相關人士在介紹項目推進計劃